有人说五月、六月是父亲、母亲的天,或许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。的确,在父母那更多的只是“劳动节”。本想在这样的日子里狠狠地感恩一下,然而拙笔实在难以将那份大恩呈现出来,这里我到是很想秀一秀父母之间那份纯情大爱,那份温馨幸福,以此来表达一下节日的心情。——题记

五月春末夏初,站在魂牵梦绕的田野,极目远眺,满眼青葱的麦苗正抽穗养花,一阵清风吹拂,麦浪滚滚。仿佛农人们热闹的劳动场面。思绪一下回忆到儿时,印象中父母一直耕耘在这片土地上,他们相互支持,相互尊重,没有埋怨,也没有伤害,更没有世俗里的名利与纠缠,日子虽苦却是满满的幸福。

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:“我爱你。”母亲也从未对父亲说过:“我爱你。”但是,我知道,父母之间有爱,有大爱。

母亲嫁给父亲时,我们家一贫如洗。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,父亲兄弟姐妹又多,母亲知道她面前横着什么,但还是要往前走。父亲与母亲的婚事办的很简单,不要说办酒席,连个迎亲的都没有,奶奶只给母亲买了一件灯芯绒褂子,别无其他。

父亲知道母亲没有嫌弃他,跟没有嫌弃他贫穷。父亲对母亲无言,只想让母亲在我们家过得好一点。每一天上工,别人有说有笑而父亲总是默默无语,只是一味地干活,他的工分也总是十分。

母亲知道父亲对她的体贴,对父亲的辛勤劳作她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。那时的食物只有高粱面和野菜混合煮的粥,就是这样的饭食每顿能吃饱也是一种奢望。细心的母亲盛饭时总会给父亲先盛一碗稠点的粥。因家中人多,最后盛的自然汤就居多数了。这一小动作,引起了他人的不满,父亲的弟弟、妹妹总在奶奶面前埋怨母亲。日子的清苦让奶奶也无奈,她总是会安慰姑姑和叔叔。奶奶总认为妈妈能到这个穷屋檐下来,就是老王家的福分,更是父亲前世修来的福。

父亲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饭食总是稠点,知道这是母亲特意所为。父亲也会故意将粥给母亲换,可是母亲觉得父亲干重活,理应多吃点,会和父亲几番互让,父亲总是拗不过母亲。其实父亲每次都没有吃,总会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,把那碗粥倒进锅里。困难让人懂得恩爱,懂得谦让,更懂得关爱亲人。

一次姨婆来我们家,带了一些高粱馍。姑姑和叔叔开心极了,能吃一顿高粱高粱馍对他们来说如同吃一顿大餐。因为那样的年代对孩子们来说肚子总是吃不饱,有吃的就是最大的幸福。为了让一家人能“美美”地吃一顿,母亲在做饭时候特意为家人蒸了一些。开锅看到每个馍馍都张开了嘴,仿佛在对母亲开心的笑,母亲也开心笑了起来,但很快她就收敛了笑容。她伸手去够馍,但又像电一样缩了回来。她的手开始有点颤抖起来……

母亲知道父亲每晚翻覆睡不着都是因为肚子空的缘故,母亲犹豫不决。她知道拿了馍将意味着什么,但是她实在心疼自己的爱人,最终还是忍不住。母亲小心翼翼地把一块高粱馍用白洋布裹上放在卧室的小木柜里。做完这件事母亲很满意,仿佛一切做的那么天衣无缝。

没想到这一秘密还是被奶奶发现。晚饭的时候,奶奶突然对母亲说:“孩子,你以后要吃什么就大胆地吃吧……”母亲先是一愣,然后突然明白了奶奶的意思。母亲没做任何解释,眼里却充满了泪水这是委屈的泪水。

父亲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,便要弄个究竟?没有他人的情况下,母亲再也无法控制自己,“哇”地一声哭起来……父亲明白了事缘之后,坐在那里半天没有作声,只是不住地叹气。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,虽然父亲拼命地挣工分,但仍然摆脱不了贫穷,生活的担子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父亲为没有给母亲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而难过愧疚,父亲哀叹这日子过得真没意思了。母亲理解父亲内心的痛苦,为鼓励父亲树立起生活的勇气,母亲告诉父亲很快家里就要添人丁了。那一刻父亲再也忍不住,腾地一下跳起来,伴随着“哧”的一声,原本就破的裤子被钉子给挂住了,裤子算是彻底完了。母亲轻轻拍了一下父亲,父亲笑了,母亲也笑了,茅草房里笑声一片……

现如今,父亲母亲都已经白发苍苍了,依然生活在乡村,但他们之间那份真情也一如既往。母亲仍像以前一样总喜欢向父亲倾诉有时还有唠叨,不善言辞的父亲也总喜欢一心一意地听。但他们所谈的都与爱情无关,而是与家里的家庭琐碎有关,与农事安排有关,还与他们的子女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