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”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。”这些名言佳句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万事宜早不宜迟。

当田野里的冰雪还没完全溶化,大地还在沉睡中时,小草却已经开始发芽。它早早地从泥土里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,开始了它新的生命。草,是大自然中最早冲破冬天的泥土,迎接春天的植物。小草能够博得人们的赞美与喜爱,关键在于一个“早”字。

但“万事宜早不宜迟”真的完全正确么?现实生活中,很多家长一味地追求“早”,却忽略了孩子的实际情况,那就成“揠苗助长”。这样只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。

当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,很多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教孩子识字、算术、背诵唐诗宋词,外加英文单词,恨不得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把小学的知识全学会。

到了小学,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在课外报各种补习班,有的甚至开始学习初中的课程,他们都想让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知道得更早、更多,一定不能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如果孩子的接受能力强,这当然是一件好事,但如果孩子自身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跟不上的话,这“早”也还不是变成“糟”了!所以,早不早还要看自己的自身情况。

还有些家长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学习钢琴、古筝,以此培养他们高雅的兴趣爱好,希望孩子能成为下一个贝多芬或莫扎特。当然,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爱好,成为一名艺术家也不无可能,但如果孩子对这些兴趣淡薄,这“早”也没什么用呀!晚不一定不好,如果非得让孩子培养一点高雅的情趣,那就慢慢激发出孩子的兴趣后再送去兴趣班也不迟啊。

正因为这些父母的急功近利,揠苗助长,孩子疲于应付各种补习班、兴趣班,导致了很多孩子“少年老成”,早早地就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天真。这让人想起马拉松比赛,在起跑线上就一阵猛冲的选手,多半坚持不到最后。

早,不一定很好;晚,也不一定不好,无论早与晚,只有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