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岁那年爱上了一座城。布拉格。圣维尔大教学顶上的十字架和彩色大玻璃,布拉格广场上“扑棱扑棱”飞起的白鸽。黄金巷里芳草萋萋花影深深。

彼时大概是幼稚且深情的,对于喜爱的事物,总是以最纯净的感悟膜拜,因此虔诚甚至偏执。有时候身边的朋友讨论着对某些城市是如何喜爱如何向往时,心里总会打起小九九,做着毫无意义的比较,却乐此不疲。

直到有一天,同M聊天。M是我见过最特别的人,痴迷音乐和书籍,和王小波一样用五线谱写长长的信,既天真又残酷。当他告诉我他喜欢东京和布拉格时,我迫不及待地问:“那你更喜欢哪一座城市呢?”M很认真的回答我:“没有所谓的‘更’。东京有它的东方典雅之美,布拉格亦有其独特神秘的哥特风。出发点与方向不同,最后的归宿自然也不同。”他又补充道:“比如,我喜欢的披头士与贝多芬,卡夫卡与村上春树,建立在他们身上的比较无疑是虚无的。你要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同,将他们作比是谬误且空洞的。”

豁然开朗。

从小在学校与家庭里最常耳闻的便是“比比谁更优秀”、“比比谁更乖”,甚至“比比谁个子更高”,无一脱离“比”的条框。诚然,人在“比较”的时候更能激发斗志,更容易取得进步与成功。我想这大概是“比”有益的一面。在学习与工作中,只有常常比较,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,取长补短,完善自我。“比”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,所以它的重要性毋能否认。

但是,这并不代表着“比”可以带入一切中。正如M所言,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不同,其中的绝大多数出发点与方向都是不同的,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,在我看来,那些热衷于事事“比较”的人无外乎两种:无聊的人与没有安全感的人。不记得何年月,这个世界都不缺乏无聊的人,故可视若无物矣。至于没有安全感的人,大抵是内心惶恐不安,整日郁郁于得失之间,只能靠一些自欺欺人来安慰自我以获取并不长久的满足感,可悲可怜。

每个汉字都是无辜的。他们存在的状态并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,那些不好听的字意大抵是某些居心险恶之辈强加于其上的。故我既反对对“比”字的过度吹捧,又反对对“比”字的过度棒杀。要知道,汉字是无辜的。

对了,林芝的天空澄澈如从三千米深的海底掬起的那一捧幽深,挪威漫长的海岸线上雨雪霏霏,雷克雅未克长长的积满厚厚的雪的街道尽头有北极光,都是这世间至美的风景,如同布拉格一道,美得无可质疑,美得不应被比较。

跋山涉水那么久,才刚刚明白这个道理。所幸未晚,甚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