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,“孝”这个字眼并不让人感到陌生。追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,亦可看到“孝”的身影。“孝”,早已铭刻进人们的心中,作为一个衡量道德,亲情,文明的工具,它以自身的精髓时刻鞭挞我们知恩知孝,精神与内涵永不泯灭。

孝可鉴证浓浓亲情。汉文帝刘恒,汉高祖第三子,为薄太后所生。高后八年即帝位。他以仁孝之名,闻于天下,侍奉母亲从不懈怠。母亲卧病三年,他常常目不交睫,衣不解带;母亲所服的汤药,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。他在位24年,重德治,兴礼仪,注意发展农业,使西汉社会稳定,人丁兴旺,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,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“文景之治”。汉文帝用真挚的孝心来回报血浓于水的亲情,深深推崇儒家之孝道。一代君王如此这般,才为他千秋万代的基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,才教会他成为至情至性的好君王,才使他的人格更加熠熠生辉。由此可见,孝的力量是伟大的,它可为后世之人树立好的榜样。

孝可广为天下赞颂。黄香,九岁丧母,事父极孝。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;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。少年时即博通经典,文采飞扬,京师广泛流传“天下无双,江夏黄童”。小小年纪竟可忍受酷暑与严寒,牺牲自己灼热的身躯为父驱寒,忍住夏日的炎热焦灼为父扇凉。这种少年大器早成,一心为父,百事孝为先的精神与品格使他扬名远外,被人津津称颂,可谓是天下少年的典范。

孝可感天动地。孟宗,三国时江夏人,少年时父亡,母亲年老病重,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。适值严冬,没有鲜笋,孟宗无计可施,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,扶竹哭泣。少顷,他忽然听到地裂声,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。孟宗大喜,采回做汤,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。谁都说此情天地可鉴,孟宗的确如是。孝心感动了上天,也救回了母亲的生命。他这种做人的责任与执着,让世人和上天为他感动,也让他的性格更加坚定,使他的孝道践行的完美至极。

“孝”并非人类所谓的“普世伦理”或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真理,它只是作为一个道德的量具与准则,时刻提醒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孝道观,督促我们知恩报恩,如此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。

愿每个人都能够知恩知孝,愿孝道的薪薪之火永传。